*半夏具有燥湿化痰、降逆止呕、消痞散结的功效,常用于治疗咳嗽痰多、恶心呕吐等症状,但*半夏含有毒性成分,需严格炮制后使用。功效源于其*物碱和皂苷成分,毒副作用主要与*黏膜和神经毒性有关。
1. 功效与作用
*半夏的主要活性成分*括胆碱、β-谷甾醇和半夏蛋白。燥湿化痰作用体现在促进呼吸道黏液排出,适用于痰湿壅肺型咳嗽。降逆止呕效果通过抑制延髓呕吐中枢实现,对妊娠呕吐和化疗后呕吐有一定缓解。消痞散结功能在中医常用于治疗甲状腺结节和乳腺增*,其机制可能与抗炎和调节免疫有关。
2. 临床应用方法
炮制后的法半夏可制成煎剂,典型方剂如二陈汤(半夏9g+陈皮6g)。外敷可用*半夏粉调醋敷于肿痛部位,治疗淋巴结炎。现代制剂*括半夏露糖浆(每日3次,每次10ml)和清半夏颗粒(冲服,每次6g)。使用需遵循医嘱,孕妇及阴虚燥咳者禁用。
3. 毒副作用与防范
*半夏的草酸钙针晶会*口腔黏膜,导致舌麻肿胀,严重者出现呼吸困难。神经毒性表现为四肢麻木,与半夏蛋白抑制胆碱酯酶有关。防范措施*括:必须用*姜汁(比例1:1)炮制8小时以上,煎煮时间不少于40分钟。误服中毒可用*姜30g捣汁口服解毒,同时立即就医。
正确使用炮制半夏能发挥显著疗效,但*品毒性剧烈,普通患者应选择药房出售的制半夏。出现口唇麻木等中毒症状时,立即停止使用并用浓茶漱口,及时寻求医疗帮助。